English

云南大学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渐入佳境

1999-04-02 来源:光明日报 通讯员 戴顺祥 钟云跃 记者 徐冶 我有话说

本报讯近日,云南大学生物学科被国家正式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。这是该校博士后流动站零的突破,从而构建起了从学士、硕士、博士到博士后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。云南大学党委书记高发元教授为此接受采访时说:“这是学校探索建立学院制、完善学分制,努力激活运行机制的成果。”

九十年代初,云南大学作为全省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,着重就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。虽取得一些改革成果,但也出现了新的困难和问题。如随着“二一一工程”的启动,办学经费日趋紧张;加上学科专业狭窄,人、财、物配置不合理,造成某些浪费和办学效益不高等问题。针对新的形势,云南大学按照“立足边疆、服务云南、办出特色”的新思路,提出了以建立校院系分级管理为切入点,推动学校管理体制配套改革的新举措,其着重点便是建立与完善学院制。一九九七年底,学校以“二一一工程”拟建的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——民族学、高原山地生态与生物资源学为核心,组建了人文学院、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。此后相继组建了旅游与外国语学院、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学院、理学院、发展研究院、职业技术学院等,以及先期建立的经济学院、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和成人教育学院,共设置有十二个学院。学校赋予学院有更强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权,使之成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中间管理层,它比以往的系级组织有了更多更集中的管理权,充分体现了自主性、灵活性和一致性的特征。系级则主要负责组织教学科研等具体事务。更为重要的是学院坚持走大学科的发展道路,发挥学科群的整体优势,不仅避免了“翻牌学院”和“拼盘学院”的现象,而且有力促进了校内联合办学体制的形成,实现了校内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,减少了资源的分散浪费,增强了办学的活力和效益。正因为借助学院制的效力在一九九八年第七批学位点申报中,云南大学以学科群组织申报,获准了两个博士点(民族学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》和五个硕士点。

在成功建立学院制的基础上,一九九八年九月,云南大学推行“全面学分制”,实行“按院招生,按分收费,一班两制,弹性学制”,并做到“副修专业选择自主化,选择机制灵活化”。学分制由学院招生,负责组织实施。学生一、二年级不分专业,共同学习公共课、基础课和素质教育课程,各类专业的课程根据不同标准按学分收取学费,班级实行班主任与指导教师制相结合的教育管理模式。允许学生在三至六年内取得一百六十及其以上学分获得毕业资格,也就是学制在三至六年间,富有弹性。

全面学分制与学年学分制有着根本区别,其实质是在导师指导下,学生自主选择主修专业的专业方向和副修专业,自主选择课程及上课时间,自主选择任课教师。实践表明,全面学分制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,调动了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。有些同学将它称为:一项“自主经营、自负盈亏”的好制度。

为保证学院制和学分制等改革落到实处,学校着重在激励机制、运行动力和教学环境等方面下功夫,进一步明确机构的层级、数量、人员岗位,全面实施全员岗位聘用制,逐步做到按需要设岗定员,按德才逐级聘任,公开双向选择,公平竞争上岗。通过评选表彰优秀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,特别是重奖科研成果转化,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教师人才资源。近年来,云南大学还着力于形象设计与塑造工程、思想道德工作体系工程的建设,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,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持。深层次的改革,有效制度的建立,激励机制的运作,使云南大学的教学、科研工作渐入佳境,不断取得新成果。不久前,该校以高科技产业“云大—一二○”植物生长调节剂为龙头产品的股票“云大科技”上市成功,成为全国第八家上市的高校科技企业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